青青草国产免费观看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第六届超材料力学大赛暨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超材料力学大赛顺利举行

时间:2025-11-13来源:青青草国产免费观看点击:213


11月1日,第六届超材料力学大赛暨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超材料力学大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顺利举行。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暨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波动力学专业组、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力学载荷与设计专业委员会、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本次大赛。

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夏品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雷蕾,青青草国产免费观看院长魏小辉、副书记韩楚、王立峰教授,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秘书长刘晓民等领导作为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8所高校团队参加了大赛决赛。

全体合影

开幕式上,夏品奇教授代表大赛主办方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致辞。他介绍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创办历史以及创办初衷。他指出,教育指导委员会始终以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主办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次大赛的举办更具特殊意义,充分展现了力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特色,得到了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祝愿大赛越办越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生教育品牌!

开幕式上,夏品奇教授代表大赛主办方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致辞。他介绍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创办历史以及创办初衷。他指出,教育指导委员会始终以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主办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次大赛的举办更具特殊意义,充分展现了力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特色,得到了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祝愿大赛越办越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生教育品牌!

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夏品奇致辞

雷蕾代表研究生院向筹备此次赛事的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以及各位专家评委表示了感谢,并向参赛师生表示了欢迎。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南航作为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理工科优势突出的研究型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任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他指出,超材料作为突破传统材料性能限制的人工结构,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展现出颠覆性应用潜力;力学则是连接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的关键桥梁,在超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本次大赛为力学、材料、物理、机械等相关学科研究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实践平台,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机会,充分展示才华和科研成果,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为超材料这一前沿交叉学科发展贡献智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雷蕾致辞

魏小辉代表青青草国产免费观看向参会嘉宾和师生表示欢迎,对给予本次大赛大力支持的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暨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波动力学专业组、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力学载荷与设计专业委员会、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大赛筹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表示了感谢。他指出,该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为相关领域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创新实践能力的优质平台,希望同学们以参加比赛为契机,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未来一同为超材料这一前沿交叉学科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青青草国产免费观看院长魏小辉致辞

本次大赛决赛评审专家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邹鸿生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章定国教授、天津大学王毅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何清波教授、浙江大学张春利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李鑫教授和南京工业大学周剑锋教授。

选手答辩和评委提问

本次大赛经专家初评,共遴选了40组作品参加决赛答辩,以参赛选手陈述、评委提问的形式进行。团队参赛的队伍参与答辩的队员须为团队成员,可配合笔笔罢、模型等进行展示。线上答辩的队伍,确保网络畅通,提前做好网络设备检查,答辩人员需打开摄像头,现场答辩,不得以录制视频参加决赛。答辩时间为8分钟,其中陈述5分钟,评委提问3分钟。专家根据评分表对选手答辩及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打分。为体现公平公正,40组作品全部评审完毕后,当场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其中一等奖共计5名、二等奖共计10名、叁等奖共计25名。

大赛闭幕式上,王毅泽教授、章定国教授为本次大赛的选手表现作了点评发言,邹鸿生教授为本次大赛的举办作了总结发言。

叁等奖颁奖现场

二等奖颁奖现场

一等奖颁奖现场

王毅泽教授、章定国教授为大赛作点评发言

邹鸿生教授为大赛作总结发言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对培养大学生/研究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力学与材料、电磁、声、热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第六届超材料力学大赛参与人数更多、参赛学校覆盖面更广、参赛作品水平也更高。各参赛队伍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路演,达到了充分学习和交流的目的,吸引了更多高校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超材料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一审:蔡登安 二审:张金凤 三审:韩楚)

分享: